蛔虫病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蛔虫病的流行与环境卫生个人卫生习惯有密切关系。蛔虫的感染主要是由吃进感染性虫卵而引起的。蛔虫的感染多无明显大的症状。蛔虫的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内,吸取肠内半消化食物,不断产卵,随人的大便排出体外,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下,经二周左右发育为成熟虫卵。人们吃了这种带有虫卵的蔬菜。瓜果等食物,如果没有洗净或没有煮熟透的瓜果可能感染蛔虫病;有些儿童喜欢玩泥土,吃食物前不洗手,就有可能将虫卵吃到肚里。蛔虫在肠内的寿命大概一年左右。 在一般情况下,蛔虫病症状轻微,常不引起人们的注意。通常仅有轻微的消化不良及神经症状:如食欲不振、瘦弱、易受刺激、夜眠不安,磨牙夜惊等。当大量蛔虫在体内寄生时,可进入胆道,发生剧烈的腹痛和黄疸。如果蛔虫过多时,可造成肠梗阻。阑尾炎或穿孔等,可以危急生命,严重地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健康和学习,因此,要做好蛔虫疾病的预防工作。 预防措施: 改善环境卫生,对粪便和垃圾无害化处理、是有效控制蛔虫感染的根本措施。 1、预防感染:开展卫生健康宣传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勤剪指甲。不喝生水,蔬菜水果要洗净。 2、治疗蛔虫:驱蛔;药物驱蛔一定要把安全有效放在首位。 治疗蛔虫病不仅可保护儿童健康,促进正常发育,而且能降低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程度,减少传播机会,是治疗蛔虫病的重要手段。我国卫生部颁布的“学生常见肠道蠕虫感染综合防治方案”要求,“每年为中、小学生春秋季驱治蛔虫二次”。
银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