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动态 |
|
|
加强流感监测 提高疫情预警预测能力 发布时间:2010-8-5 10:20:16 点击次数:1797
| 流感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其传播迅速,病毒抗原容易变异,通常在一定的时间内会造成大流行,备受世界各国的关注。WHO将流感作为第一个实行全球性监测的传染病,目前全球有90多个国家、120余个国家/地区流感中心组成流感监测网络。我国也建立了覆盖31个省区(市),以流感样病例报告和病毒分离为主的流感监测网络。在每年确定流行毒株,推荐疫苗组分,及早发现变异株,为流感疫情预警预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出现,迅速波及了许多国家和地区,造成世界经济严重受损。为了总结2009年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经验,探讨有效应对今后流感大流行的措施,提高流感监测网络对流感大流行的预警预测能力,降低因流感流行而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2010年7月23-26日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举办的流感大流行研讨会在青岛召开。 研讨会上,首先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办冯子健主任介绍了2009年我国在应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中所采取的措施,总结了防控工作的经验,提出了在防控工作中的不足之处。随后分别由美国、英国、新加坡、新西兰和墨西哥等国家的流感防控专家对本国在甲型H1N1流感防控以及流感监测工作中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果逐一作了介绍,使大家及时了解了各国在流感监测工作中成功之处;其中美国的流感监测工作不仅在人群中进行,还在猪和禽间进行,为及时发现流感病毒变异和流感病毒出现抗原转换后向人传播提供了预警预测。最后WHO项目官员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办余宏杰副主任分别介绍了利用超额死亡率等统计学模型对2009年甲型H1N1流感在世界范围内和国内造成的经济损失。 通过三天的学习,使大家了解了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造成的人民生命和社会经济损失,作为一名疾控工作者应认识到流感监测在防控工作中的重要性;同时应吸取其他国家在流感防控工作中的有效经验和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为流感监测网络提供科学、准确、及时的流感监测数据,为流感疫情的预警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检验科:李萍 供稿) | | |
|
|
|
|
|
|
 |
|